List Headline Image
Updated by Ntcri 朵朵 on Apr 26, 2016
 REPORT
Ntcri 朵朵 Ntcri 朵朵
Owner
9 items   1 followers   0 votes   54 views

國內藝術類型圖書館

在此羅列國內藝術主題的圖書館,若在本館查不到所需書籍期刊等資料,可至這些圖書館查找。除了此清單羅列的圖書館之外,亦可至圖書館目錄查詢。

不只是圖書館

「不只是圖書館」(原名稱為設計圖書館)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營運,位於「松山文創園區」製菸工廠北側2樓,是國內首座專業設計圖書館,擁有超過20,000冊豐富的藏書、超過100種國內外設計雜誌。不只是圖書館以「不只是」為主軸,不定期推出「不只是3X3」主題展覽、舉辦近距離「迷你講座」、推出品牌系列活動等等。

國立臺灣美術館資料中心

國立臺灣美術館資料中心成立於民國77年,為一美術專門圖書館,收藏美術相關圖書、期刊、電子資料庫、多媒體資料,尤以臺灣美術相關圖書文獻、本館規劃展之相關主題論著及畫冊為收藏重點。自開館以來不斷累積的各項美術圖書資源,藉由精心建構的閱覽空間及資訊平台,提供給對美術知識及學術有興趣的各界人士參考與利用,期望成為臺灣美術研究的資源中心。資料中心除持續加強美術圖書資源的蒐集外,並配合展覽規劃「展覽看我-圖書專區」、「常設展參考圖書專區」,為民眾選薦主題圖書,讓展覽與藝術閱讀結合,蓄積民眾的藝術知識能量。96年起更跳脫閱讀場域的框架,將數位藝術主題圖書延伸至數位藝術方舟的圖書專區,為特定讀者提供更直接的閱讀服務;而多媒體區的影音資源則經由隨選視訊推播排程系統的機制,延伸至館區資訊轉運站、影音平台,及電漿電視設置點,讓觀展民眾在館區的各個角落藉由數位影音的傳送進行藝術學習與體驗。

國家圖書館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

「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為具學術文化研究性之專門圖書館,不僅提供藝術圖書與視聽資料閱覽、參考諮詢、資料複印等讀者服務;亦提供資訊檢索、可供查詢各種書目、全文及數位資源,且可連線共享國圖總館的自動化系統,及各種電子資料庫與隨選視訊系統。為提供藝術界更多創作空間及展演場所,本中心與學界及藝術團體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發表會與展覽,成為藝術展演角落。 國家圖書館希望藉由「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的成立,成為國內在藝術及視聽資料的典藏中心與資訊重鎮;同時希望讓藝術的種子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發芽茁壯,藝術工作者能在此交流與互動激盪出更多創意,讓藝術的視野與書香可以洋溢在社會各角落。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原隸屬於兩廳院企劃組,民國八十年十月一日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為獨立之圖書室,八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暫行組織規程」生效,圖書室列入正式組織系統,八十二年三月正式開放提供服務。九十五年一月更名為表演藝術圖書館。 本館以建立專業表演藝術資訊中心為發展目標,館內典藏了音樂、戲劇、舞蹈、舞台、劇院管理等主題資料,其中,由兩廳院主辦節目的海報、節目單、錄影 帶及數位光碟更是圖書館的特藏,此外,於九十八年獲得樂評家曹永坤先生遺贈音樂視聽資料,更建置了七萬餘件經典黑膠唱片及古典CD唱片,使館藏更趨多元。 本館並建置多種數位資料庫,提供民眾網路查詢使用,如「兩廳院數位博物館」,數位博物館包含【數位典藏】─數位文物(海報、劇照、節目單、數位影音、表演藝術期刊目次資料庫、表演藝術剪報資料庫)、數位出版(表演藝術雜誌與年鑑電子版)、【節目資料庫】及【數位展覽】。

臺北市立美術館圖書室

設立宗旨是以具有美術學術研究為用途之專門圖書室,提供美術相關專業圖書免費閱覽及資料查詢,並有影音資料現場觀賞等讀者服務。惟開放迄今已近30年,內部的設備已老舊不敷使用,乃於2008年進行整建計劃,並正式於2009年9月1日全新開放。
全新的圖書室不若一般開放性空間圖書室的呆板,而是採取漸進式的設計,讓逛圖書館彷如尋幽訪勝。初入門的新書展示區,採用背照式展示檯,顯目但不刺眼,進入主館區前方是分類圖書借閱區,開放式書架與閱覽區在走道兩側一字排開,查閱輕鬆又方便;順勢走向後方,進入環狀挑高之期刊閱覽區,柔和高雅的色彩與照明,貼心舒適的沙發、方桌,營造出讓讀者與觀眾都能更享受私人閱覽的空間。而挑高的環狀空間也同時規劃成「視聽場地」,可提供藝文相關之機關、學校、法人團體等申請作為小型演講、藝文發表會、座談會或教學與研究等延伸教育活動使用。

大東藝術圖書館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原圖書館規劃二個樓層約800坪,99年底縣市合併後,陳菊市長為深耕藝術教育,推展藝術知識普及,進一步帶動大高雄藝術欣賞人口,即擴充為三個樓層共1,118坪面積,成立全國公共圖書館首創「藝術圖書館」。大東藝術圖書館為台灣公共圖書館中,首創之藝術專門圖書館,於2012 年4 月22 日正式開館營運,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的分館之一,館舍建築共有三個樓層共約1,118 坪。全館以藝術為特色,旨在深耕藝術教育,推展藝術知識普及,進一步帶動大高雄藝術欣賞人口,期能成為南台灣的藝術資源寶庫。本館坐落在公園與鳳山歷史街區之間的大東文化藝術園區,全園區採國際競圖的規格,由國內建築師MAYU Architects(張瑪龍/ 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協同荷蘭建築師de Architekten Cie共同設計。而館舍內部空間的設計則是由國內建築師--黃振祥建築師(翊祥建築師事務所)所規劃設計。本館參考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全館採用優雅的木質咖啡色系,環境古典而優美,營造彷彿國外大學圖書館般的溫馨閱讀氛圍。本館自開館以來即獲得全國各界之肯定,更獲得教育部102-103 年書香卓越典範館之專案補助計畫的肯定,未來亦會持續努力,期能成為臺灣圖書館中的優良典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以收藏藝術及人文相關資料為主,為國內首要藝術專業典藏與研究的圖書資料重鎮。 本館發展有別於一般綜合性大學,反映在館藏上非常與眾不同,許多經典、珍罕的書刊,或徵集不易、或價格昂貴。其中,北京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之「清蒙古車王 府藏曲本」,為傳統戲曲和曲藝研究的寶庫,海內、外僅印15部,堪稱鎮館之寶。日本考古研究鉅作「雲岡石窟」古書乃考古學領域權威--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 究中心在昭和26年出版,是最完整、最齊全的重要巨著。中國大陸河北教育出版社更於93年捐贈本校藝文圖書千餘冊,其中「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裝飾圖獲2003年德國萊比錫世界圖書設計評獎金獎,堪稱世界上最美的圖書之一。本校圖書館素以豐富的藝術人文學館藏著稱,甚至包含許多絕版、市面上已難以購得的圖書資料,根據本館出入管理統計,經常有許多師範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臺南藝術大學等師生遠道而來,「因為只有北藝大才有這些書」。在數位資源方面,本館常態購置的資料庫達數十種,普遍涵括藝術、人文領域各主題。93年起,正式引進全球知名的西文電子書—OCLC netLibrary ebook,這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多所名校普遍購置,國內也有數十所校院採購。94年,因應ebook館藏倍增的採編業務計畫,繼續引進全球最大中文電子書—超星數字圖書館,大幅擴充數位館藏規模。95年,因應e-Learning,引進互動式英語資源網,做為英語教學和課後自學的輔助教材。98年,再經本校圖書館諮詢委員會各系所老師精選,與臺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等校聯合引進400餘種MyiLibrary藝術人文主題之西文電子書,以上師生均可透過網路平台不限時空,直接閱取全文內容。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前身為藝術學校圖書室,成立於民國 44 年 10 月;於民國 49 年改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圖書館;舊館使用至民國 75 年 6 月拆遷,並於原址重建館舍,77 年 12 月峻工,78 年底完成遷移並啟用,總面積為 2,272 平方公尺。隨本校 83 學年及 90 學年度二次改制,教職員生及館藏量亦日益擴充,原有空間已不敷使用,故於 95 學年度起再度整修、擴建、整建,增加建築面積約 2,070 平方公尺,合計總面積為 4,342 平方公尺(1,433 坪)為一獨棟六層之建築物,並於 99 年 9 月 9 日新館開館啟用。更多介紹請見:http://ntua.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15288

臺南藝術大學圖書館

簡介歐美圖書館學家常以「教師是一校的頭腦,圖書館是一校的心臟」來比擬圖書館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是本校自籌備處時期起,即開始進行圖書館館舍及館藏之建立工作,務使師生能在最好的環境下做研究,乃將圖書館作為學校精神中心建築所在,列為優先營建之目標。隨著館藏資料的持續增長,目前典藏之實體圖書資料已逾十六萬冊、非書資料亦逾五萬八千卷(片)、電子書二萬餘冊及電子資料庫近百種,均可透過電腦查詢及提供便利之借閱服務;而讀者服務館室有二,計為閱覽室、視聽期刊室,提供讀者資訊科技化、多元化、專業化之各項服務。本館配合現代化之完善閱覽設施,積極推動電子化發展及提供館際合作,已成為南部最重要之藝術專業圖書館,同時,亦期待成為亞洲藏書最豐富、設備最現代化的藝術圖書館。

  • 工藝中心圖書館附屬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位於工藝資訊館2、3樓。在此蒐集與工藝設計相關的國內外網站,一定有疏漏之處,歡迎補充。未來會持續增加資源以及修訂資源描述。

  • Tools